当前位置: 首页 > 期刊 > 《中国当代医药》 > 2013年第14期
编号:13164261
影响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准确性的因素分析(2)
http://www.100md.com 2013年5月15日 韩爽 毛齐学 刘文秀等
第1页

    参见附件。

     本试验选取口服头孢类抗生素、腹泻患者、长期饮酒的溶栓适应症患者,采集他们口服药物前后、腹泻治疗前后及戒酒前后标本,测定凝血酶原时间及国际标准化比值进行对比,表明这类因素对INR是有影响的。其中头孢类抗生素可直接降低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(Ⅱ、Ⅶ、Ⅸ、Ⅹ)的合成,而这些凝血因子参与内外源性凝血机制,使反应外源性凝血的PT延长,并使INR增高。其中腹泻的患者,一方面食物中维生素K无法正常吸收,另一方面肠道细菌(如大肠杆菌)无法合成维生素K,可导致体内的维生素含量减少,使华法林的药效增加,增加凝血酶原时间。其中长期饮酒的患者,引起肝功能不足,会增加华法林的作用,使凝血酶原时间和国际标准化比值增加。

    3.2 溶血标本、标本量不足、未及时测定等对的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影响机制

    标本采集不顺利、注入真空采血管中的血标本剧烈震荡或离心速度过大、时间过长都可造成标本溶血,标本溶血造成INR的降低[8]。其中标本量不足,造成抗凝剂与血液比例大于1∶9,相当于抗凝剂用量过大,造成PT和INR增高。而标本在室温放置时间过久,可导致凝血因子Ⅷ和Ⅴ对热不稳定,使凝血因子活性逐渐降低 ......

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,详见PDF附件